先說結論:
礦泉水跟純凈水有什么區別?沒有區別。
哪個對身體好,也沒有區別,都可以。選擇哪個都可以。喝水的主要價值只是水,別的,全是概念。
礦泉水跟純凈水真的沒有區別嗎?
沒有!
我選瓶裝水只有一個原則,入口感覺好。
農夫山泉好喝還是怡寶好喝?
怡寶好喝。
我們這邊怡寶賣的少,我都是讓同事跑很遠去買,專門日常招待朋友的。
大家會問,你們那邊不泡茶嗎?
老頭們喜歡泡茶,我們是快節奏的年輕人。
不搗鼓那些。
來人,一人一瓶。
怡寶是純凈水。
市面上所有的瓶裝水就三大組合:水+品牌+概念。
在衛生的前提下。
水的價值占99.9999%,其它占0.0001%。
民間的說法是人不能總是喝純凈水,否則會缺礦物質,這些理論都是怎么傳播開的?
還是之前說的那個問題,理科常識對于四分之三的中國人而言,屬于歪理學說,大家總覺得自己體內缺礦物質,而礦泉水里有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那么礦泉水比純凈水的價值就高。
理科范疇有個說法,拋開劑量談毒性就是耍流氓。
例如,磷酸可怕不?
我們喝的雪碧、可樂里的殺口感就是磷酸。
一瓶水中,到底含有多少礦物質?
拿農夫山泉舉例,背標上有成分表,含有最高的微量成分是鈣,每百毫升含有400微克,也就是說,你喝一瓶水可以補充2000微克的鈣。
聽起來不少吧?
2000微克等于2毫克。
一瓶牛奶含有多少鈣呢?
300毫克,注意,是毫克!
其鈣含量相當于多少瓶農夫山泉?
150瓶左右。
自己想象一下吧?
但是呢,文科生又開始抬杠了,就如同校正老師問我吃了膠原蛋白分解成的氨基酸有沒有可能再合成為人體內的膠原蛋白?
我說,有可能。
她就覺得我不嚴謹,那你咋能說沒有用呢?
她的邏輯是:有可能,就是有用。
這是文科生的邏輯思維,我們理科生的思維是不能定向合成,也就是說,所有的蛋白質食物的核心價值是提供氨基酸,至于氨基酸在體內再合成什么由大腦來分配,而不是由食物屬性來決定。
你吃豬腳、豬皮跟吃雞蛋沒任何區別,不存在吃豬腳美容的概念。
燕窩、魚翅、牛鞭,同理。
文科生又來抬杠,那喝150瓶水補的鈣不是鈣嗎?
是鈣!
你知道人體每天需要多少鈣嗎?
800毫克到1000毫克。
折算成農夫山泉,差不多是400瓶到500瓶,一皮卡拉不了!
根據這個數量級進行對比,所謂的礦泉水里的微量元素對于人體而言,相當于什么呢?
你跟孩子說:路上,你看誰掉了個面包屑,抓緊撿起來吃了,這樣就不餓了。
所以,瓶裝水的選擇標準只有兩個:
要么,因為品牌。
要么,因為口感。
其它?
都是智商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