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范圍內,威海是無花果的主產區,為什么過去很少有人知道威海產無花果?無花果存在一個最大的問題,難以運輸,熟輕了不好吃,熟大了沒法運輸,我之前摘了拿回家,沒到家成泥了。
無花果最好吃的狀態,就是在樹上熟透的時候。
超級好吃。
甚至會顛覆大家對無花果的認識。
為什么?
過去你吃的,多是半生的。
這個,是全熟的。
所以,無花果最適合的贏利模式是采摘……
那深加工行不行?
不行,因為新疆有更大的產區,質量更好,種植成本更低,你怎么競爭?至于說做酒、做藥、做茶,都是瞎胡鬧。
這個無花果基地,應該是城里人投資的,搞的非常好,應該也是做采摘主題的,只是荒廢了,地上不少落果,都干癟了,看到落果我想起了歐洲的路邊,老外很有意思,咱華人看到果樹就想摘,老外不,哪怕果實掉在地上,他們也不要,因為在他們的潛意識里,樹是別人的私有財產,果實也是。
傻子不?
無花果,不用農藥,產量高,一年四個月的產果期,營養價值高,而且呢,一定會在國內流行,因為國內飲食是跟著老外走的,老外是非常喜歡無花果的。
問題就在于如何變現。
唯一的出路就是采摘,而且這么說吧,未來每個城市周圍都會有無花果基地,因為無花果有點類似商混站,只能就近輻射,例如早上采摘了接著送當地商超,這是可以的。
那么,無花果的市場,會在什么地方角逐呢?
苗木!
一是品種。
二是推廣。
品種有引進的,有雜交的,例如你定位是七八分熟,做順豐特快專遞,那么會給你推薦什么品種,你做采摘,會給你推薦什么品種。
我上次去徐州參觀了一個無花果苗木基地,老板是國內頂級的大棗專家,樂陵的金絲小棗,享受國務院津貼的,轉型到了無花果,他建了N多粉絲群,山東好多城市都有他的客戶,我去濟寧嘉祥考察過他的一個客戶,150畝地說是一年能賺150萬,只做采摘……
我認為,有水分。
青島也搞了一家,1500畝地的,說是年產值過億。
是未來過億!
威海的無花果當時我也調研過,存在最大的問題,品種落后了,我當時為什么去調研這個?是我想在沂水做無花果采摘,當時我有100畝的銀杏苗木,把苗木賣了后不知道干什么,當時徐州有個做農業的領導給推薦了無花果,我去實地一吃,感覺這個事靠譜,因為我發現,男人竟然對無花果采摘很感興趣,理由是傳說壯陽,當地接待考察團都先去無花果基地摘上幾筐無花果。
農業項目,最重要的是提高畝產的價值,規?;?,科學技術化,就是如此的殘酷。
選對了品種,能吃十年八年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