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嗨的意思是,吹牛,說得好聽,但做出來卻不是那么一回事,意指那些常常發表一些自己無法做到的言論之人,也指以嘴為炮,吹牛,撩嘴子。作為網絡語的該詞多用于吐槽嘴上能給你說的天花亂墜,但是卻不能履行承諾,光說不練假把式、說到做不到的人。
說來有趣,便利店員工冒充北卡博士的一段插曲,是有大V給出了和他私聊的截圖,表示對方極盡專業之所能似乎無所不知,自己被唬得一愣一愣的,以致于翻車之后還在懷疑人生。
聊天記錄我也看了,說實話并不比ChatGPT寫出來的更好,幾乎都是百度出來的零碎片段,主要可能還是因為大V先入為主的把對方認定為專家,一口一個「您」的尊稱,濾鏡之下,難免上當。
而我實際想說的是,永遠不要低估口嗨黨的動力和認真,在戲弄大眾這件事情上,他們確實是專業的。
就像前幾年豆瓣上有人發了很多張QQ聊天的截圖,發言者事無巨細的分享他是怎么買通孤兒院的院長,然后把兒童們輸送給權貴「享用」的。
豆瓣的文藝青年們哪見過這樣的,頓時花容失色,哭喊人間不值得,結果最后事情鬧大了警方去查,發現只是一個無業游民在編故事,聽眾越是震驚,他就越是興奮,于是敲鍵盤的手就停不下來了。
在更古早的時代,天涯社區上還有過一次非常經典的論戰,后來被稱作是「周公子大戰易燁卿」,大概的前因后果,就是一個名為易燁卿的網友經常發些鄙夷窮人的暴論,然后有一個ID是周公子的新號出來,自詡為中國真正上流社會的世家后代,嘲笑易燁卿的作態不過是在班門弄斧。
用現在的話來說,周公子無疑是網感十足的,那場論戰以他的全面獲勝告終,因為他非常懂得設置議程,提出來的問題往往都不在人們的常識區內,比如他battle易燁卿家里養了幾匹馬以及獲得過什么獎、上流社會叫舊金山不叫三藩市而叫圣弗朗西斯克、沙皇死后莫斯科就沒有貴族了等等,也唬住了很多人。
當時的信息獲取手段有限,周公子說的這些又的確偏門,大家都是普通人哪他媽知道大戶人家怎么養馬啊,于是紛紛拜服,過了很久之后,有人驚訝的發現周公子說的很多話,都在美國作家保羅·福塞爾1983年寫的裝逼指南「格調——社會等級與生活品味」上找到,這才意識到原來那個神秘的周公子其實也是你我一樣的凡人,只是多讀了幾本冷門冊子便學以致用了。
所以也不要不理解口嗨黨的動機從何而來——真有這么閑的人嗎——事實證明,不但真有,他們的每一次RPG(角色扮演)都是為了追求正反饋,而所有搭理他們的,無論是什么反應,或驚嚇或佩服或憤怒或跪舔,最后都會成為口嗨這種行為的養分,以致變本加厲。